間歇暴怒症 藥物+心理治療雙管齊下

失眠、憂鬱、身心症、專業心理諮詢

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,幫助您卸下重擔、迎向輕省自在人生

黃先生45歲,從事公職,上個月在家跟父母發生衝突,認為父母偏愛哥哥,飲酒後回家大聲嘶吼,砸壞家具,雖然未有人身攻擊,但是他經年累月下來的家暴,讓父母不想再忍耐下去,聲請保護令。

黃先生因此離家在外租屋,但他希望能回家裡住,父母的交換條件是黃先生必須前往精神科看診接受治療,他因此前來門診尋求幫助。

衝動型突發攻擊行為 反覆出現

黃先生表示,從高中開始,遇到挫折時,常突然爆發強烈衝動行為,對自己、他人或財物做出強烈口語或肢體暴力,遠超過合理程度。過去也曾造成自己和他人身體受傷,嚴重地破壞自己的人際關係,親友同事對他是避之唯恐不及。

當情緒平息後,黃先生常常會覺得很抱歉,向被自己攻擊的人道歉,尋求原諒,保證不再犯,但是暴怒攻擊仍舊一再發生。

經診斷,黃先生罹患「間歇暴怒症」。在台灣,間歇暴怒障礙症的盛行率並沒有正式調查。美國社區調查顯示,年發生率約2.7%,但是在日本,年發生率僅0.7%,終生盛行率則為2.1%,顯示與文化差異有關。

不過,東西方的研究均指出,男性發生機會高於女性,年長者(大於50歲)發生率較低。患者通常從青少年時期就會反覆出現衝動型的突發攻擊行為,後來也常常合併憂鬱症、焦慮症與物質濫用等其他精神疾病。許多平時和善的人,因細故秒變馬路上的暴怒者(road ranger)、家暴加害者,都可能是間歇暴怒症患者。

病患的一等親中有此疾病的比例很高,顯示它與遺傳體質有關。研究顯示,患者在邊緣系統(前扣帶迴)和前額葉皮質區域的血清素異常,以致患者無法正確辨識外在的刺激,視之為敵意或攻擊,也無法平息自己的暴怒,以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。

抗憂鬱藥和情緒穩定劑 均可改善

目前臨床上,使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(抗憂鬱藥)和情緒穩定劑均可以改善。在心理治療方面,認知行為治療也是有效的治療方式,電影「抓狂管訓班」(Anger Management)就是描述這個過程。

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能夠減少發飆頻率,也比較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,自己和周遭親友才能安心度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