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:藥物治療加入運動 效果才顯著

失眠、憂鬱、身心症、專業心理諮詢

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,幫助您卸下重擔、迎向輕省自在人生

第一型雙相情緒障礙症(bipolar I disorder,俗稱躁鬱症),是以情緒變化為主的疾病。在一般族群中盛行率約0.87%,大約有3/4的人會合併某種焦慮症,常見的包括:恐慌症、社交畏懼症、廣泛性焦慮症等。

3/4躁鬱症 合併某項焦慮症

焦慮的情緒和生理反應類似緊張,但它沒有明確壓力源,所以無從解決和預防。焦慮症狀包括:感覺激動或緊繃、不安心、難以專心、莫名地恐懼有可怕的事將要發生、覺得自己快要失控…。因此幫助自己平安度過焦慮不適的時光,是很重要的適應方式。

以喝酒或完全依靠鎮靜劑來解決焦慮症狀,長期下來反而可能增加躁鬱症病患自殺和酒精依賴的情況,所以治療「躁症」或「鬱症」時,應同時以正確方式治療焦慮不安感。

童童女士能夠依循醫師建議,以健走或散步來分散注意力,解決當下的不舒服,這是很好的適應方式。

臨床上會看到有些病人以生氣、購物、暴食,甚至自傷的方式,去處理當下的情緒,結果反而破壞人際關際,增加經濟負擔,影響健康,甚至喪失寶貴生命。

除了採納醫師的建議外,童童女士也運用了一些行為改變的技巧,例如:為自己運動設置休息站,這可以化解體力不好的藉口;走路的步數逐漸增加,避免一開始就過度疲累而打退堂鼓。

運動時,不要帶太多錢或信用卡在身上,免得亂花錢。運動之後不要用美食或飲料犒賞自己,才不會懊惱體重增加。

量身打造個人抗焦慮方案

有些躁鬱症病患因為沒有使用藥物治療,情緒不穩定,想要單獨採用運動方式分散注意力對抗焦慮,會比較困難。藥物治療是讓病人情緒平穩有效的方法,在這個基礎之上加入運動,效果才會顯著。

除了走路之外,也有其他簡單靜態的活動可以幫助分散注意力,緩和焦慮情緒。

建立抗焦慮的行動方案時,如果遇到困難,除了與醫師討論外,也可以和臨床心理師討論,設計出最符合個人需要的方案,甩掉焦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