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羅子健醫生】
心理治療並非普通談話,必須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進行,透過專業對談改善病人的情緒或病情。心理治療方法有很多種,包括認知行為治療、人際心理治療、行為治療、精神分析治療等。
認知行為治療很普遍,可治療多種精神科疾病如抑鬱症、驚恐症及焦慮症等。治療師會協助病人找出病因,分析引致情緒不安的思想,引導病人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,嘗試以正面的想法取代負面思想。
人際心理治療在外國頗為流行,主要處理由人際關係引起的心理問題如抑鬱症等。這種療法適用於人際關係欠佳、離婚、喪親、人際角色轉換或突等個案,透過教導病人客觀看待和建立人際關係,並令其明白抑鬱症是疾病,腦內血清素不平衡是其中一個主要致病因素,患病並非由個人問題引起。
不愉快童年影響大
從精神科角度來看,在有問題環境中長大的人,性格可能受影響,形成人格障礙,在認知、情感、情緒等出現問題。例如邊緣人格障礙患者可能經歷不愉快的童年,長大後自我形象差、容易感到空虛及度害怕被遺棄,且難以控制情緒,可能會自我傷害,需要接受較長期心理治療。辨證行為治療可加強患者處理困難和情緒能力,以減低困擾行為及提升自信。不過,療師與病人必須建立互信關係和有良好的溝通,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,若病人不信任治療師便會影響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