躁鬱症是否需要住院治療?

失眠、憂鬱、身心症、專業心理諮詢

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,幫助您卸下重擔、迎向輕省自在人生

作者 / 夏一新 發表日期 / 2017/5/3

在躁鬱症狂躁發作時,患者若已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舉動或危險時,住院治療是保障病人與家人安全的必要處置。住院期間,患者會待在24小時有人把關的安全環境中。同時,由精神科醫師、專科護理師、臨床心理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社工師等組成的醫療團隊,除了穩定病患的病情外,也會加強病患的生活功能。住院期間,除了穩定的藥物治療外,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,或情況緊急時,也可能使用其他治療技術如電氣痙攣治療,俗稱電療,來改善患者的狀況。電療是使用電擊腦部方式誘發痙攣,好用來治療精神症狀的方式。常用來治療重度憂鬱症、躁鬱症、思覺失調症或合併強烈自殺傾向的患者,尤其是當所有藥物和心理治療都無效時。八成的急躁期發作患者在電療後,可獲得顯著改善。
而對急性鬱期來說,五成以上的患者對電療治療有良好的反應。一般來說,目前的電療法都須先經麻醉和肌肉鬆弛,因此病患在治療過程並不會感覺到痛苦和不適,一般電療都是在住院過程中進行,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治療處置。
住院治療的疑問
提到住院治療,許多患者或家人可能都會感到疑惑或害怕,以下幾點說明,應可幫助讀者大致理解住院治療的狀況。
•  躁鬱症何時要住院?在狂躁期、重鬱期發作時,患者失去自我照顧能力,可能或已經有任何自傷、傷人舉動時,便建議住院治療。
•  會住進哪一種病房?在躁鬱症急性發作時,通常是住進急性病房,透過密集的治療,以盡快穩定個案的狀況。
•  要住多久?這攸關患者本身病情嚴重來決定,家屬須留意的是住院七天內,通常病情都比較混亂。一般而言,住院治療與觀察,通常會需要至少三個星期,待患者狀況穩定,便可與醫師和治療團隊討論出院。
•  保護室是什麼?在住院治療中,若發現患者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,通常會被送到保護室,進行身體的約束,與他人隔離,以避免患者因疾病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舉動。通常保護時以一小時為基本單位,視患者狀況嚴重度,醫師也會給予藥物的針劑注射,以盡速穩定患者的情緒。
•  住院有什麼好處?除了防止病患自傷、傷人及確保規則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,安全無虞外,患者在住院期間,還可以與其他病友進行人際交流、分享。同時也可暫時遠離原本的壓力,比如工作壓力,或家庭衝突,增加情緒穩定度。 
未經治療的躁鬱後果
據統計,未經適當治療的躁鬱症,會使一個25歲的患者,喪失14年的工作能力以及至少12年的健康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0年曾調查,在所有使人失能的原因裡,躁鬱症排行第六。因此,無論是從患者本人的健康或是對社會經濟層面的考量來說,及時讓躁鬱患者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。
躁鬱症患者每次狂躁發作時,如果沒治療,狂躁的狀況約會維持三至六個月。而未經治療的鬱期發作,會持續更久的時間,約達九個月。每次情緒發作會維持的時間,也因個人體質、心理狀態與環境、壓力等因素而異。
處於嚴重狂躁與憂鬱情緒時,患者與家屬在生活、工作、人際這些層面,都會受到明顯影響。醫師也發現,每當患者有新的一次狂躁或鬱期發作時,症狀往往比之前發作的情況還要嚴重且持久。因此,即早就醫,就診後穩定、規律治療十分重要。
據研究,患有躁鬱症的患者,多數會經歷超過七次以上的復發。因此,對躁鬱症來說,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。

•  未經治療,僅發作一次的患者比例:8%
•  未經治療,發作二到三次的患者比例:29%
•  未經治療,發作四到六次的患者比例:26%
•  未經治療,發作超過七次的患者比例:37% 
藥物治療是有效的,也是重要的
躁鬱症的肇因中,有一部分是來自基因遺傳與大腦運作方面的異常。因此,目前治療躁鬱症的方法,即針對這樣的異常著手,透過藥物,以調節、改善生物體質上的失衡。
使用藥物治療躁鬱的確是有效的。平均來說,第一次出現狂躁或憂鬱發作後,若能即時接受藥物治療,每100位患者中,有7到15個患者之後不會再復發、大約45到70位患者之後雖然會復發,但症狀都可被穩定控制;而剩下的約10到25人,未來則會反覆發作,發展為慢性病程。
躁鬱症患者,通常是在情緒發作時前來就醫。無論是躁期或鬱期發作,治療時的目標,都是將過度兩極的情緒,透過藥物治療搭配其他治療,使患者維持在平穩的情緒。躁期發作時,使情緒和緩,回歸平衡穩定的水平狀態;鬱期發作時,則將情緒提升至原本的平穩狀態。
由於躁鬱症是慢性疾病,目前的醫學進展仍無法完全根除這樣的疾病,所以未來仍須透過維持期的治療,來預防下一次的躁期、輕躁期或鬱期發作。不過,在適當的藥物心理治療,與家人的支持下,可以盡量減少患者再次出現躁期、鬱期的可能性,進而維持個人原有的生活品質,恢復社會功能角色。
「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」。躁鬱症的診療也是依此原則。多次的狂躁發作後,會對患者的腦部造成許多可能無法修復的損傷,而這樣的損傷會使患者之後,再度情緒發作的機會增加。因此對疾患來說,越早治療的效果越好!
(原文刊載於夏一新《躁鬱狂潮》/健行文化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