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多夢、記憶下降,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?醫師公布10大症狀、1項檢測工具

失眠、憂鬱、身心症、專業心理諮詢

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,幫助您卸下重擔、迎向輕省自在人生

撰文 :林芷揚  分類:最新文章 圖檔來源:達志

68歲的C女士自覺最近一、兩年記憶力愈來愈差,別人剛說的事情一下子就忘記;晚上需要躺一、兩個小時才能入眠,卻又多夢,白天總是沒有精神。此外,也出現全身疼痛的情況,到處求診卻又找不出原因。其實,這些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表現。

所謂「自律神經」指的是調節人體各部位自主功能的「交感神經系統」與「副交感神經系統」。

例如,我們平時在不需要提醒自己的情況下,自然就會「記得」要呼吸,心臟也不會忘記跳動。

情緒緊張時,心臟會自動用力地碰碰跳,晚上需要安靜睡覺時,心跳又會自然放慢速度,使我們可以一夜好眠,這些都是自律神經的功勞。

「交感神經系統」能讓人們在處於緊張、興奮時,心跳、呼吸變快,腸胃消化減慢,以應付緊急情況;相反的,「副交感神經系統」能使心跳、呼吸減緩,促進腸胃蠕動與消化,讓人們能在平靜時呈現放鬆反應,而能適時休息。

失眠、便祕、頭痛…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元

因此,當自律神經失調時,就可能導致人們無法在各種場合有適當的反應與表現。

又因人體各部位皆由自律神經調節,故其症狀也五花八門,諸如:頭痛、眼花、呼吸困難、打嗝、手腳麻木或無力、脹氣、便祕、腹瀉、失眠…等等,皆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。

由於症狀多元,自律神經失調的病患常穿梭於醫院各大內、外科之間看診,但所做的檢查又無法找出問題所在,最後落得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導致藥物愈吃愈多,卻無明顯改善。

而當被內外科醫師建議看身心科或精神科時,病患又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心理生病了。

台中榮總精神科醫師林偉豪表示,此時,「心律變異分析儀」可解答病患內心的疑問。

檢測自律神經狀態,善用心律變異分析儀

「心律變異分析儀」(Heart rate variability)是透過記錄心跳與心跳間隔的些微差異,來分析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狀態,並透過簡單易懂的圖解說明,讓患者自己的自律神經系統健康狀況。

以上述C女士的檢查結果為例,就發現她的自律神經年齡(快80歲)比實際年齡(68歲)大,而且有明顯的副交感偏向,有此表現的人常出現容易疲勞、食慾紊亂、姿態性低血壓,且生理性防禦反應差,無法應付緊急狀況等情況。

不過,即使同樣是自律神經失調,每個人的表現與嚴重程度各有不同,透過「心律變異分析」能為其「把脈」。

近期COVID-19疫情緊張,部分民眾因過度關注相關訊息,造成情緒緊繃、失眠,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又擔心自己受感染的情況,就算檢查正常也是提心吊膽;而原本就有焦慮或憂鬱疾患的患者,也可能因此復發或症狀加重。

透過心律變異分析儀的檢測,有助於醫師與病患客觀地了解自己的自律神經平衡狀態,既能在心理上得到支持,也能讓醫師更了解病患整體生理狀態。

自律失調原因多,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

林偉豪醫師表示,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,與長期處於高壓環境、憂鬱症或焦慮症有關,但現代過於緊湊的生活步調,讓民眾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感受與心情,因此身體只能透過各種生理症狀來告訴你「你生病了」。

只要夠找出真的病因,與醫師合作對症下藥,並配合生活作息的調整、建立適當的抒壓習慣,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能緩解。

醫師表示: 當有以上症狀時,病患與醫師的合作相當重要,找出問題的關鍵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。